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宋的天下大同(1 / 2)
大宋现在的人口还是少了。
一场靖康之难,已经十年之久,可是到现在也只是恢复到了当年大宋的鼎盛时期。
然而面临北地重城和辽东之地。
大宋的人口就显得有一些少了,不少百姓也并不想去北地那寒冷之地生存。
说白了,那里是当初大金之人生存的地方。
而且还是域外天魔生存之地,就算是现在大金已经车里了,可是对于大宋的百姓来说,心中的阴影也并没有完全消散。
就是在大辽和西夏建立的重城,也很少有大宋的百姓愿意前往居住。
朝廷也不可能直接就强行让这些人去北地不毛之地居住,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唯一的办法自然是实行仁政,吸引一些百姓前往。
比如,愿意去辽东之地的人,可以永久免除赋税,这已经算的上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仁政了。
就这还只是政策之一。
江枫又给赵构一个法子。
那就是摊丁入亩。
也就是说,每一个前往辽东之地的人,都可以获得一亩地。
是每一个人。
如果一户人拥有七八个人口,那就能够获得七八亩的田地。
田地对于有一些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
因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发展的速度也开始慢慢加快,必定会淘汰一些人。
有很多,都是在都城内生存不下去了。
拖家带口。
做生意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个市场竞争。
正所谓成王败寇,有一些人连铺子的租钱都给不起了。
最后只能是认命,居家搬迁到了辽东之地,在那里可以获得一个庄园。
也要比在都城内累死累活,最后还养不活一个家。
要好多了。
新生人口的仁政也一直在实行,也就是生了一个娃,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
就算是不养,也可以直接交给官府。
官府送到孤儿院。
孤儿院会负责把一个婴儿养育到十八岁之后,支持他们出去谋生。
而作为从仙学院毕业的学子来说。
他们会非常简单地考取功名,然后就会被分派到各地担任地方官员。
而这一次,随着大宋收复了辽东失地之后。
仙学院一共有三千名学子被分派到了辽东之地,他们将会实现把一个不毛之地,治理成为北方繁华之重城。
这也是他们结业之后的第一课。
而组建了五年之久的大宋水师,也终于在梁山泊好汉张荣的带领之下,开始从温州出海,向南航行。
一共是一百零八只帆船,其中有三十只战船,七十八只商船。
他们满载着货物,将会去往海角之地,在那里,换取金银珠宝等物。
按照上仙江枫的指示,从南海一直靠着海岸向南,回去到曾经的天竺国。
在那里,会有很多很多金银珠宝。
这是大宋第一次航海。
对于整个行在来说,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因为大宋的工厂多了起来,可是大宋的底蕴并不是很足,巨大的市场形成的也不是很完善。
不少货物生产出来之后,却并没有一个非常好的销路。
大辽和西夏已经被灭了。
而北方的蒙古也不愿意和大宋做生意,他们是真正的野蛮人,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做生意。
至于辽东之地的大金,也已经撤离到了北海之地。
所以到现在大宋已经没了番邦这个市场,至于内地的市场差不多已经饱和了。
看似人口非常多,可是有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内耗已经不足以支撑现在的工厂生产的巨大产量,所以开发海外的市场,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
张荣就带着船队回来了。
他们见到了当年的天竺国,夜间到了波斯国,更是去了爪哇。
这一路,他们用货物换取了非常多的金银珠宝,也换取了以前未曾见到过的一些货物。
比如天竺的玉石。
他们的翡翠玉石非常多,很有可能整座山都是。
而这些玉石如果运送回大宋,将会是一笔不菲的物品。
当赵构见到张荣这一次的成果之后,高兴地来到了国师府。
也就只有国师有着先见之明,早年就开始让他筹建水师,以后还横行海上。
现在,他总算是明白当初上仙的用心了。
这海外之地,竟然还有如此富饶的地方,整座山都有可能是玉石。
实在是让赵构眼红不已。
都说是物依稀为贵。
现在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布匹、手工艺品,什么陶瓷、琉璃、木玩等等。
而大宋的玉石却是比较紧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