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节(2 / 4)
的时代任务需要交给新的年轻人来执行——笔者不是说现在方沂就可以接过大棒了,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昨晚上无疑他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今后我们该考虑让年轻人承担起这个责任,他们也有资格同台竞技,甚至于压过前浪。”
港地大报《明报》则采访了导演杜琪锋。
新世纪以来,港圈衰落,大批从业者北上大陆寻找出路,杜琪锋是少有的留守港地者。这人爱抽雪茄,外号“雪茄杜”。
雪茄杜喜好发表各种言论,是个老愤青,很执拗,因不满金像奖评选机制宣布终生不再参选。04年参加过“倒周运动”,点名批评周星星虽然赚钱多,但是对行业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只顾赚钱而不给大家找出路,不配拥有这种业内地位……这不是本书重点,总之这位是个彻彻底底的大嘴巴。
他拍了几十年片子,从基层做起,是港导的中流砥柱,有自己的制片公司银河映像,一直耕耘原汁原味的港片。
记者问:“怎么看待内地导演方沂拿到金马最佳?他很年轻,和我们拍的都不一样……去年《情书》在港地票房破了记录。今年《重返十七岁》也卖得好,是目前为止的华语片冠军。”
杜琪锋身着皮衣,照例叨雪茄吸了两口,道:“我觉得对港地导演的北上热情是一次打击。”
记者大惊:“你是说,方沂威胁到了港地导演生存吗?”
“我没那么狭隘,我意思是北上的导演那么多,但是大陆有大陆的规矩,有他们的拍法……你不要以为去了大陆就能玩得转了,热钱好拿不代表电影拍出来受欢迎,你未必是别人的对手!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我觉得港片还是有我们自己的东西在,也是一代代人探索出来的经验。”
雪茄杜说到这摇头,显得极为无奈道:“最后可能两头不讨好,港片也耗尽了最后一口气。方沂的起势让我明白了,应该把希望也放在新一代的港产影人身上,提携他们,看看年轻人会不会拿出新东西,因为老东西不中用了嘛,再怎么喜欢也白搭。”
“能举个例子吗?”
“举例子?比如我去年拍摄了最后一部胶片电影,之后不得不开始用数字摄像。我突然想到菲林就像是原先的老港片一样……我吃了它那么多年的饭,是不是该为它做些事情,表示我的尊重和敬意。所以我浪费些时间,浪费些钱,找了港地其他导演一起合拍一部胶片电影,发现港地的胶片代理公司几乎已找不到了,也没有冲印的地方。我们在曼谷和台北找到了一些最后的胶片……虽然我还是会拍这个纪念片,但是我意识到,真的过去了,真的被淘汰了。”
“那你的结论是?”
“我结论是要让新人上位啊,老家伙们不要挡路……慢性死亡罢了。”
雪茄杜口里“提携新人”的前辈之一,姜纹,他参加了京城录制的新一期《铿锵三人行》,不可避免被问到了金马颁奖礼。
这届颁奖礼最大赢家是方沂,最大输家可能是姜纹了,《让子弹飞》捞了个改编剧本和摄影奖,除此外颗粒无收,陪跑一整场。
媒体的专业分析是《让子弹飞》男人味儿太浓了,张艾佳是老年文艺女,她不喜欢。
但这种分析没什么卵用,大众眼里就是姜纹屁颠颠跑去,灰头土脸跑回来,热脸贴冷屁股,太丢脸了。
所以姜纹评价这一届金马奖说:“我他妈要说什么?我什么也说不出来。”
窦文韬哈哈大笑,说“方沂拿了大奖,你不是在鼓掌吗?我以为你很满意评选结果。”
“我祝贺我师弟,和我不满意这狗屁金马,有什么关系吗?一码归一码。”
“姜导说的真是没毛病。”
演播厅不断的响起笑声。
】
金马结束后,方沂的制片公司也终于开办了,距离他出道已经三年。虽然这是个在华娱文当中较为耻辱的速度,但在现实里,着实是惊掉了一堆人大牙。
名为“共和时代”的新势力正式挂牌:方沂的base特效团队,两三部电影下来培养的摄影、制作……等等老人,通通转入该公司名下,他愈加臃肿的“方沂工作室”重新变为个人工作室,轻装上阵,而另一个成立不久的“一心娱乐”从架构上和他的制作公司几乎没什么联系。
这让势必要把营销作为事业生命的真姐很伤心啊,因为共和时代引发的浪潮比经纪公司大多了,也确实有价值得多。
这家制片公司一开始就签下了郭凡和陆阳两位青年导演,而且宣布在接下来会给两位的新片酌情提供上限为三千万的预算额度,同时阿狸、嗖狐、中影等集团也迅速跟进,为共和时代带来宝贵的投资和长期业务。
开业当天,中影韩三坪率领一众高管出席并剪彩,之后两家公司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协议,在这个协议中,共和时代指定中影为唯一内容出口发行公司,势必要为中影刷下海外业绩,而中影名下的一系列院线、设备会优先供应给共和时代安排。
“你是我们市场的鲶鱼,我不知道以后怎么做了,我以前
↑返回顶部↑